颍城散记九:“阙地见母”究竟发生于何地?

发布日期:2024-02-12 06:35    点击次数:134

公元前722年,郑庄公灭掉反叛的弟弟叔段后,把帮助弟弟造反的母亲武姜迁于城颍,且发誓"不及黄泉、无相见也",但不久即悔。颍榖封人"的颍考叔趁机建言“阙地及泉,隧而相见”,于是其乐融融的皆大欢喜,成为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。

颍考叔非常出名,比如颍河之名及"其乐融融"、"明枪易躲、暗箭难防"和"掘地见母、黄泉相见"等成语,皆来自颍考叔。

两书虽未明确“阙地见母”之地,但极大可能就是“城颍”,毕竟武姜为强大的申侯之女,正雄心勃勃欲图霸业的郑庄公兴师动众的前去城颍见母,更能向天下特别是申国公示孝道及“反悔”之意甚切,才更符合周礼及自身利益。

另外就是其他史书的补充记载,但一贯照顾本地利益的县志除外。

汝州说源自牛脾山,但牛脾山说来自明代末年写就、清代乾隆年间改编的小说《东周列国志》,而且书中说的是“曲洧牛脾山”,所以首先予以排除。

荥阳说源自“京襄城”,但京襄城仅是叔段的封地,和“阙地见母”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,第二出局。

长葛董村西北有牛脾山及颍考叔祠,但应该也是来自于《东周列国志》。

而且郑庄公见母,大概率是城颍或郑国都城两处,似乎没必要拐个大弯来到这里。

所以清初顾祖禹所撰的《读史方舆纪要》里,才说此地“传”为郑庄公见母处。

登封说的主要依据是“颍榖”在登封境内颍阳镇附近的黄城村,且据说附近原有颍考叔的祠及墓。

但“封人”的意思是“典守封疆者”,并不代表颍考叔就是“颍榖”人。

而且即使颍考叔是“颍榖”人,本地也有颍考叔墓祠,但并不代表就是“阙地见母”处。

至于“颍榖”既是“城颍”,似乎多为缺乏史书记载的推测,不足为凭。

襄城县的颍桥镇和颍阳镇,据说因为秦朝所置的颍阳县而得名,还有现存的颍考叔祠及墓,且现代出版的《辞海》里说此地就是春秋的“城颍”所在。

但查不到《辞海》的相关依据,而且据说《辞海》已将本词条删除,不然本地就是最为可信之地。

襄城县和登封市都有颍阳镇,且都先后设过颍阳县,于是导致两地就历史名人与历史事件纠缠不清。

比如东汉名将王霸、祭遵和祭彤,以及颍考叔和“阙地见母”。

唐代开元年间张守节著的《史记正义》言:城颍,疑许州临颍县是也…

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孔颖达曰“郑庄公迁母于城颍。即临颍也”。

钱穆《史记地名考》:城颍,临颍故城,今临颍县西北。

但也有说“城颍”为许国之地、郑国不太可能将母亲迁居此处。

其实许国是当时唯一的男爵国家,疆域只有“方圆”五十里,不太可能管到五十里外的城颍。

而距离城颍东不到十里的巨陵邑,就明确记载为郑地,那么城颍和大陵邑一样大概率的也属于郑地。

《左传》:庄公十四年(前680年),郑厉公自栎侵郑,及大陵,获傅瑕。

杜预:大陵,郑地。

所以综合来看,临颍县故城就是春秋“城颍”的史书证据最为充足,也就是最为可能的“阙地见母”处。

“最可能”的结论确实非常遗憾,但做为历史爱好者,只能“持中记事”,而不能根据需要的“妙笔生花”。

要知道真相,也许只有等待将来的文物发现,比如未来的某一天,在某地发现记述此事的石碑或墓志铭——希望那一天尽快到来!

郑庄公颍考叔牛脾山临颍县颍阳镇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上一篇:首次登顶《自然》!广州出生队列创新科学方法发现南方人母儿的遗传特点
下一篇:南微医学:拟以2000万-4000万元回购股份

Powered by 线上真实股票杠杆平台_国内股票配资官网_合法股票配资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站群 © 2014-2024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